Friday, March 5, 2010

贵州行之第十三篇 : 简单就是美

还是贵州。。呵呵。。

在1986年法国巴黎所举办的艺术节,一班来自中国贵州山区寨子的男女所带来的表演竟然饮誉全世界的艺术界。这一帮表演者来自一个名叫“小黄”的侗寨。他们为全世界带来了一场无伴奏,多声部大合唱的侗族大歌。侗歌本是侗家恋人们对唱的恋歌,以表达心中的爱意。侗族大歌也是侗族的文化象征,在许多节庆里必备的表演之一。表演通常都在鼓楼前的广场举行,响亮的大合唱歌声可是整个寨子都可听到呢。


小黄这地方到底有什么独特的能力,可以培育出一班能带出震撼人心歌声的歌者呢?这享誉吸引了我到这在山区里的寨子看个究竟。

小黄离从江县城只有大约不到三十公里的路。从江车站有小巴通往小黄,一天至少有一趟车。虽然距离并不远,但山路崎岖难行,结果小巴在路上抛锚了。结果乘客们包括我只好背上包包走路前往半路上的寨子等侯修好的小巴把我送往小黄。(当时当地政府正忙着为这条山路进行重修扩建以迎接奥运时到访的游客们。现在要到小黄的山路应该是相当好了吧。)


走着走着到了芭扒村,在那里等候修好的小巴。结果等了好久好久那小巴都没来。在村子里晃了好一会儿,正遇上学生们下课前在篮球场的一个小集会。学生们没穿校服,都穿便服,有些更穿着民族服装。看着学生们那期待下课回家的兴奋,我也不自觉地忘了我已经在那寨子里等了至少两个小时。
小黄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能为世界带来震撼性的歌声呢?这个不用一两个小时便可以逛完的寨子有的就是简单美。寨子里少不了侗族的地标 - 鼓楼和花桥。村民的房子都沿河而建,河边有着窄窄的走道,而花桥或简单的桥梁把村子连接起来。
村民们的生活方式绝对简单。他们多靠耕种畜牧为生。耕种也多还用着水牛耕田,而马车则是普遍的代步工具。老太太刚从田里干完活,挑着农收回家,而鹅群也乖乖地跟着老太太回家。


村民们不但和睦共处,也齐心协力来完成事务。用着最早的织布方法,几个人一起来完成那长长的染布。一个把布的开端绑着腰间上的框架,其他人则细心的穿线,並把那打结的线给分开。布的尾端则有创意地绑在灯柱上。
这里的村民犹如一个大家庭。大家不分你我一起地就为完成村子里的事务如修路,等。


我并没听到小黄的侗族大歌表演。(幸好我在行程的其他地方碰上了节庆与表演,也听了侗族大歌)。但是到了小黄一趟,或许我可以感受到为何这没有乐器伴奏多声部大合唱能饮誉欧洲艺术界。或许小黄的简单朴实让那唱出来的歌声不带一丝杂念,那大家庭般的生活让那歌声中充满温暖,平日里的齐心协力让那多声部大合唱更加的谐调。或许这就是为何侗族大歌是如此的优美和独特,並震撼了全世界的艺术界。

在城市里生活了好久的我,无时无刻我都在心灵以及生活上追求简单,因为我相信简单就是美。

1 comment: